1)第六十二章 造还是不造 这是个问题(中)_新宋英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好在与会的兄弟们要么是对枪械原理一窍不通,要么就是像李俊武那样熟悉这方面知识,却又碍于周磊的面子,不想当面揭穿他的同行,所以并没有人出来与他争论,而是纷纷附和他的说法,对武器科以及科技部的其他科室予以了赞扬。

  见有人捧场,周磊更来了精神,一指旁边的另一挺个头略显小一些,枪管上安装了一排排金属片,样子比较怪异的机枪,继续介绍道:“兄弟们,旁边这挺略小一点的是武器科研发的另一种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轻型机枪。该枪将前一种重机枪的水冷方式改成了气冷方式,减轻了枪体重量,适合单兵操作。并且其采用的是与‘五五’式步枪一样的毫米口径,从而能够更haode与‘五五’式步枪一起配合使用。”

  周磊再一次发挥了自己的忽悠能力,将武器科仿制自前世第一种轻机枪(或称中型机枪)――路易斯式机枪――的产品的知识产权划归到武器科名下。不过,与会的兄弟们对这两种机枪的知识产权到底应该如何归属并不感兴趣,他们在意的是这两款机枪的实际性能。

  武器科的兄弟们并没有让大家久等,经过一番调试之后,随着周磊一声令下,两款机枪次第打响。当机枪所特有的“铿、铿”声停歇下来时,近六百米外被当做靶子的十几块厚木板已经被打得千疮百孔、四分五裂,让人非常直观的体会到了两款机枪的威力。

  尽管两款机枪的定型实验取得了圆满成功,机枪的性能――仿“马克沁”机枪重五十五斤、有效射程八百米、理论射速六百发/分钟、战斗射速三百发/分钟;仿“路易斯”机枪重二十五斤、有效射程六百米、理论射速三百发/分钟、战斗射速一百五十发/分钟――在目前的条件下也非常优秀,但对于是否在“飞龙军”中大批量装备这两种机枪却在与会的穿越者中引起了不小的争论。

  造成众人争论的根源却正是机枪最大的优势所在――可以提供持续火力。说得直白一些,就是部分与会者认为机枪的射速太快了,即便是进行点射,其子弹的消耗量也远大于只能单发射击的步枪。而且,仿“马克沁”式机枪使用的还是此前从未生产过的毫米的机枪弹。子弹口径的变化自然会增加武器科的工作难度和工作量,使得他们要么是对现有子弹生产线进行大改造,要么就得建立新的子弹生产线。无论他们采取哪种方式,都将面临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付出,这对于正在为即将展开的幽云之战进行紧张准备的武器科来说,绝对是一次巨大的挑战。因此,武器科的兄弟们虽然是机枪的研发者,但同时也成为了机枪的最坚定反对者。

  不说别人,就连之前一再吹嘘武器科拥有两款机枪完

  请收藏:https://m.4bq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