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 第四十四章_升官发财在宋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考场里还有解暑的闲情逸致的人,显然只有陆辞。

  吴永自打翻开题目的那一瞬,就已汗如雨下了。

  对赋的命题,他略微有点印象,题意却完全想不起来了。

  而诗和论的命题,更是完全摸不着头脑,根本不记得出处。

  他家为一县豪富,又为家中幼子,可谓受尽千恩万宠。

  上有个能干兄长继承家业,吴父却不甘心吴家仅为商贾,便将希望寄托在自小就机灵的幼子身上,盼他出人头地,高中进士。

  可吴永虽有些小聪明,却懒惰得很,哪儿吃得起寒窗苦读的罪?这些年来能受先生夸奖,全靠寻那些个衣食不继的寒家学子们做代笔罢了。

  真到了解试的时候,但凡有些才学的,都不可能冒着一旦被查出后、非但要受牢狱之灾,还终身不得应举的风险来替他代考的。

  而没有真才实学那些,吴永又何必去花重金雇他们替名?

  偏偏平时他颇得夫子们嘉奖的成绩,更使吴父对他寄以厚望,导致他骑虎难下,唯有最后几个月里潜心恶补,再与一干狐朋狗友凑钱,找人带巾箱本进来了。

  万幸入考场时,监门官的检查并不算认真仔细,只敷衍地随便瞄了几眼,就放他们进来了。

  只是将巾箱本带进来后,终究不是那么好翻阅的——生得一双利眼的巡铺官们一直在走来走去,凡是有些许异动的考生,都会立刻察觉。

  哪儿做得出翻书这么明显的举动来?

  吴永他们事前也预料到如此场景,商量一阵后,发现最好的时机,只有在集体上请时。

  所谓上请,便是以‘有疑’为由,向主司进问题意,请其明示题目出处,予以解说。

  正常情况下,即便此举可能迎来旁人耻笑,主司也不会轻易拒绝的。

  当他们被引至别屋,听主司讲解题目时,便远离了巡铺官的视线,也就能围作一起,隔绝开主司视线,轮流作中间之人、迅速翻阅小抄了。

  吴永清清嗓子,将巡铺官引了过来,恭敬有礼道:“此题颇渊奥,鄙人欲问尧舜为一或二事,出自何典,好用其字,可否请问主司?”

  巡铺官皱了皱眉,还是回身去请示主考官的意思了。

  就在去的途中,又被同吴永一伙的那些人以同样的由头叫住,成了联合请愿。

  得知此事后,主考官杨庐就不禁蹙眉:“竟有十数位请解人同时上请?”

  通常真出现有不懂题意的士子的时候,由于士人脸皮薄,好面子的本性,大多都选择缄默不言,宁可揣摩大意,硬着头皮写下去,也不愿在大庭广众下丢了这脸。

  况且问了之后,哪怕贡例中未有明文说会导致降等,众所周知,亦会导致考官对其印象变差。

  现上请的却不止一人,而有十数位,就容不得杨庐不疑惑和紧张了。

  是他命题太不明晰,才引发这种多人上请

  请收藏:https://m.4bq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