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0468章 这就是底蕴不足的无奈了_重生资本狂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李半城行事作风确实非常稳健,或者可以形容为谨慎。

  他的九龙仓收购计划已经过了“暗度陈仓”的阶段,都开始与怡和展开第一轮谈判了,可面对穷追不舍的媒体,仅仅含糊地回应“持有九龙仓股票”而已。

  高弦能够大概猜到李半城的心思,即李半城希望最好以一种“和气”的方式,拿下九龙仓的控制权,像几年前高弦与怡和争夺牛奶公司那种刺刀见红、最后打到全面收购的场面,属于下下之策。

  当然了,李半城才是这场戏的主角,究竟采取什么策略,那是人家的事情。

  虽然高益被李半城请去当财务顾问,但高弦只让部下出面,他继续做自己的事情。

  其实,论“暗度陈仓”这种戏法,高弦称得上是老手了,从多年前突袭牛奶公司,便开始用了,如今也就是把收购对象从牛奶公司换成了香江置地而已。

  从整个怡和一系的高度去看,怡和这个母公司已经把百分之六十的资产布局到了香江之外的世界各地,质量优劣暂且不论,反正收益不在眼前,比如在夏威夷购买的那个甘蔗种植园,肯定不能马上变出钱来。

  在这种情况下,一旦全面开战,短时间内怡和一系只能靠着香江这边百分之四十的资产去融资抵抗。

  怡和一系里的旗舰企业当属怡和、置地、九龙仓三家公众上市公司,其中的九龙仓被李半城盯着呢,剩下的怡和、置地,与九龙仓的情况类似,股票发行量庞大,数以亿计,持有者非常分散,同时股价也不高。

  就走势而言,在香江股市跌入低谷的一九七四年和一九七五年,怡和与置地的股价最低的时候分别在十元以下和四元以下;在经济形势全面转好的一九七六年,怡和与置地的股价最高的时候分别为二十五元和九点三元。

  显而易见,置地的股价用萎靡不振来形容恰如其分,近两年一直维持在十元出头的价位,即使收购战全面爆发,引发置地股价飙升,以高弦暗中准备的超过二百亿港元的资金,无论是打到百分之五十一的全面收购阶段,还是战到百分之七十五的退市私有化阶段,都能做到奉陪到底。

  更何况,高弦暗中吸入的置地股票,已经超过了百分之二十,足以和怡和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了。

  另外,高弦还掌握了一部分怡和的股票,必要的时候,可以再使出混淆视听的招数。

  目前的关键在于,这个帮高弦争取更多主动的“暗度陈仓”戏法,还能维持多久,因为现阶段的香江股市确实敏感,高弦也不好具体把握,只能希望冲锋在前面的李半城,更加光芒万丈、引人注目一些。

  躲在幕后的高弦正忙着运筹帷幄,香江财经圈子来了一场秀。

  简单来讲就是,一本工业银行总裁池喜三郎带着庞大的团队,高调访

  请收藏:https://m.4bq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