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十八章 偶遇_千金谋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半个月后,李复书安抚好了朔方诸王,便与使臣们回了南唐。

  使臣们直接回了京都,李复书和吴自远却随卫亦君绕道去了承州。

  这一日烈日当头,李复书、吴自远和卫亦君微服来到了承州西郊。

  李复书想在见赵同之前,先探访探访承州的民情。

  他们这两日已经走访了好几个乡镇,农民忙于农事,商人售卖货物,一切都井然有序地进行着。

  虽然没有多繁华,却也处处祥和,可见承州吏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

  李复书他们到了承州西郊的荆仓县,若是顺利的话,李复书今日视察结束以后,就会直接进城去见赵同。

  他们穿着平民服饰,三个人各骑着一头驴子,在田间的小路上慢慢地走着。

  道路两旁是大片大片整整齐齐的水田,田里的秧苗绿油油的一片,长势十分喜人。

  在烈日下走了大半日,口渴得狠了,水囊却没了水,他们只好到长源江边取水解渴。

  李复书下了驴子,先是捧着江水囫囵喝了几口,再把水囊灌满,这才欣赏起这江边的田间景致来。

  谁知一抬头,却看见通向长源江的另一条小路上,行人络绎不绝。

  有些人还在路上,有些人挤在江边,但无一例外的是,他们手中都拿着装水的容器,水车、水桶、水盆,不拘一格。

  李复书疑惑道:“他们这是在做什么?”

  卫亦君顺着李复书的视线看去:“他们是田文乡的百姓,田文乡依衡河而居,想必是如今天干,衡河没水了。”

  “现下又正值晚稻孕穗时期,田里停不得水,他们便只好从长源江运水回去灌田。”

  李复书见那些百姓取了水以后,便沿路往远处走去,直到不见了踪影。

  中间除非力有不逮时会停下来休息一会儿,不然中途没有人停留,可见他们的农田离这里很远。

  那条小路看着有好几里长,百姓们跑到这么远的地方来取水灌田,难道田文乡大旱?

  李复书这么想着,也这样问出了口。

  卫亦君走到江边,旁仔细地看了看长源江的水位,摇摇头道:“看这水位,不是大旱。”

  “衡河与长源江相连,但河床高于长源江,而且土质疏松,不易储水,所以如今稍稍有些干旱,就没水了。”

  李复书道:“既然田文乡易旱,为什么不让百姓们种些耐旱的农作物?”

  卫亦君道:“在整个承州的范围内,田文乡的地势比较低,遇上暴雨容易被淹,所以也种不好耐旱的农作物。”

  承州种植的是晚稻,如今已经到了七月,虽然时辰已经不早了,但天气仍然十分炎热。

  此时烈日当空,百姓们无论男的、女的、老的、少的,一个个儿都蹒跚着步伐,艰难地运水。

  李复书看着这样的景象,十分心疼:“走这么远的路却只能运回这么一点水,若是要把田里的水

  请收藏:https://m.4bq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