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541章 宣化县新设六镇,代国毕北定之治_从牧野之战开始的千年世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541章宣化县新设六镇,代国毕北定之治

  在一些人看来,建护国寺、筑宣化城,就是一个浪费赋税,大兴土木的昏政。

  但白枢很清楚,宣化城的设立,不单是为了承接护国寺,同时也是为了承接一部分京都淇阳的文化功能。

  淇阳,身兼夏国的文化、政治、经济、军事中心,这些年来,因为人口过剩的问题,险些造成饥荒,粮食价钱一度飙升,幸得朝廷及时发现,白枢亲自调拨军粮弹压。

  从大夏立国以来,淇阳周围的人口(包括驻守淇阳的军队、僧侣、商人),一度超过了五十万,这让朝廷的压力十分之大。

  因为夏国不似占据天下的晋朝,有漕运之利,有天下各个富庶州郡的输送。

  夏国有的,只是凭借水师之利,畅通黄河的河运,司、冀二州的不断输血,以及新开发的海运。

  可这些都是杯水车薪,单单河北一地,无法支撑国都五十万人口的规模。

  为了解决淇阳的问题,经过白枢与诸大臣数月的探究,并向下寻求良策。

  终于在从一个御史的上表里,找到了方法。

  经过廷议,朝廷发布了《淇阳子弟出镇北疆六镇诏书》。

  向淇阳各家子弟中,征召没有继承爵位、生活压力大的各家庶子或普通淇阳籍百姓,编练成军,前往北方新设立的六镇开垦、屯守。

  朝廷会对出镇的淇阳子弟,很大的优惠,其中包括开垦有功的奖赏,杀敌立功的擢升,以及升职的政策性优先。

  且允许在自身稳定下来后,将淇阳亲属落籍当地,团聚。

  这一举错,不仅是为了解决淇阳人口问题,也是为了彻底镇守北疆,防备幽并胡人作乱。

  而效果也是十分明显,光是到今年十二月,淇阳人口,就已经减少至四十万,有望将至淇阳最优人口数,三十五万。

  另一方面,由于这几年来,在白枢的文治武功下,大夏国力的不断上升,加上对燕作战的胜利,夏国的武名已经深入北部诸族之心。

  而代国拓跋氏与宇文部之间的作战,拓跋氏连战连败,最终丧失了对漠南漠北的控制权,只剩下代郡这个核心领地。

  特别是在宇文、拓跋最后的决战,“宇文-拓跋紫蒙川大战”后,在大夏的帮助下,宇文部大胜,代国兵力损失惨重,

  从紫蒙川逃出来的拓跋骑兵,只有万余骑,就连拓跋翳槐本人都险些丧命。

  回到代都的拓跋翳槐,清楚凭借如今代国的实力,已经不能维持王号、称制,这早晚会为自己招惹祸端。

  而且因为自己作战失败,国内已经有推翻自己,另立新主的风声传出。

  为了保住性命,同时保存拓跋氏,拓跋翳槐炸称有消息传来,夏国将在年初,趁代国实力受损,北伐,提出投降的建议。

  恰好,这时,夏设东夷校尉所属骑兵、北疆府骑

  请收藏:https://m.4bq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