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68章 吴大帝太傅抗敌,缓行军司马往事_从牧野之战开始的千年世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68章吴大帝太傅抗敌,缓行军司马往事

  年初吴主孙权逝世后,太子孙亮按制登基为帝。

  群臣为孙权上谥号“大”,是为吴大皇帝,立庙号“太祖”,安葬于蒋陵。

  最初的吴太子并不是孙亮,而是孙权长子孙登,孙亮是七子。

  可惜孙登在孙权称帝第一年就因病早逝了,这就使得储君之位突然就空了出来。

  而孙权次子孙虑无意储君之位,便请求外放,被孙权封为建昌侯,以示与储位无缘。

  于是孙权就顺位任命三子孙和为太子,四子孙霸为鲁王。

  可是孙霸并不甘心只因为年纪小一两岁,便错失储君之位,内心欲望的支持下,他开始不断拉拢朝臣,想要与孙和争锋。

  两人的矛盾也在不断激化。

  渐渐地朝中大臣开始分为两派,分别支持太子和鲁王。

  其中丞相陆逊、大将军诸葛恪、太常顾谭、骠骑将军朱据、会稽太守滕胤、大都督施绩、尚书丁密等支持太子孙和。

  而骠骑将军步骘、镇南将军吕岱、大司马全琮、左将军吕据、中书令孙弘等支持鲁王孙霸。

  这场储位之争,持续了九年,一直到吴国赤乌十三年,也就是汉宣武十二年。

  孙权见储君之争已经影响到朝政的基本运转,几乎所有的大臣都卷入其中,不得不亲自下场,制止这场闹剧。

  于是于当年的八月,废除太子孙和,赐死鲁王孙霸。

  跳过五子孙奋,六子孙休,重新立诸子中较为聪慧的七子孙亮为太子。

  如今刘璿发动南征,也是看在孙权逝世,多位东吴大将也不在了,想要欺负孙亮新君继位,一举平定东吴之地。

  “据线报,汉帝意图趁先皇崩逝,国内动荡之机三路齐发,南侵吾国,其中最重要的东路大军,有多达十万之众,是为重中之重,诸卿可有对策。”

  太傅诸葛恪立即出列道:

  “今我吴国与汉国的防线,大致与大江相同,最东边为丹徒,最西边为江陵。

  然由于大江入海口不利于渡江,且距离建业太近,我国驻军十分密集,汉国不可能强行渡江。

  因此最东边的防御重心应该是先帝在时,于濡须水上所筑东兴城,然后就是于樊口所筑武昌城,以及南郡的江陵城。

  故而我军只需要把守好这三座重镇,即可确保我吴国无忧。

  根据陛下所提供之线报,既然汉国重心在东兴城,则我军只需要在东兴城屯聚重兵。

  如此不仅可以抵挡住汉军,还能趁着汉军大败的机会,反攻淮南郡,夺下令先帝魂牵梦绕的合肥城,以告慰先帝的在天之灵。”

  诸葛恪是东吴重臣诸葛瑾的长子,是孙权逝世前亲自任命的托孤大臣。

  当初孙权病重,亲自任命了多位托孤大臣,有太子太傅、大将军诸葛恪,太常卿滕胤等。

  等到孙亮继位,任命诸葛恪为太傅兼大将军

  请收藏:https://m.4bq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