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七十三章:皇权下乡_我真不是木匠皇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余字,却将盐政一直以来之弊端列举在目,条理清晰,一看便懂。

  朱由校几乎是一个字一个字看完,足足看了半个多时辰。

  看完以后,基本上对新盐法为何推行举步维艰,以及大明盐政的历史有了个清晰的认识。

  “传温体仁进宫,朕还有些话要问。”

  话音刚落,王朝辅站在一旁神色为难,回道:

  “爷,昨夜传旨后他便写了这份本子,托奴婢呈交到暖阁,就于凌晨出京前往登州府去了。”

  “哦…”

  朱由校点了点头,神情一黯,继续拿起本子读了起来。

  的确,尽管温体仁归纳的很清楚,朱由校看过以后还是觉得大明以来的盐政太乱了,到现在已经乱到不得不治理的地步了。

  温体仁说的不错,盐政糜烂到如今,慢慢治理已经不能行之有效的解决了,最好的办法,而且还有可能拖垮刚刚好转的财政。

  办法只有一个,就是快刀斩乱麻。

  在盐政革新这条路上,强龙必须力压地头蛇,敢于拦路的,都要一刀斩于马下。

  在奏疏中,温体仁还提出了一点猜想。

  他还没有到登州府,但是据他猜测,登州府各大盐场的现存盐货必定是极其丰富。

  按照以往的盐政,官盐是根本卖不出去的,必定在各盐场中堆积成山!

  而现在这个时候,替朝廷管着各盐场的东家们,肯定也都是在紧急囤积盐货,以避免被朝廷查到。

  温体仁能有此猜测的原因,便是明初至今朝廷唯一颁布的官定旧盐法——天中法。

  天中法洪武年至今经历过数次改动,但只是管理松弛与严厉的区别,具体变动不大。

  盐场是明代食盐专卖制度下,必须要明确管理盐业生产的基层管理机构,由朝廷统一分给地方上有势力的豪强们负责管理,登州府的那些东家们就是其一。

  天中法设置的目的,其实是为了更好的经营盐业,实现食盐的供需平衡。

  盐商们可以拿到盐引,然后借盐引到指定的盐场拿盐,并负责运送到指定的销售点销售,这就是天中法的主体内容。

  构想很好,崩盘的也很厉害。

  天中法之下看似“天衣无缝”的运营,实则存在很大的漏洞。

  即便到了这个时候,各地也并非是由官道连接,从而“条条大路通罗马”,交通运输依然非常不便。

  盐业兴盛之处,又往往是在那些极为贫瘠的沿海地区,盐货运出和交易都很难管控。

  盐商们作为销售商,和生产者盐场东家之间的联系在时间上几乎脱节,并不能打成循环。

  总的来说,各地有相当一部分以此为生的人们,导致盐货一直在生产,但因为交通运输极为不便,导致盐货销售往各地需要很长时间。

  为管控盐业,天中法明确规定,盐场东家不得私自贩卖盐货,必须将其交予拿到盐引的盐商销售。

  种种原因,都可能导致盐场的食盐积压。

  所以温体仁在奏疏中说各地盐场会有大量充足的余盐,这也是结合实情的合理推测。

  停留在盐场的余盐没有实现本质上的价值,因为只有将余盐销售出去,朝廷才能有利润。

  正是因为如此,嘉靖年间才在朝议上通过了实行放宽私盐买卖的政策,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盐货堆积的问题。

  可事实证明,放宽盐业的管控以后,情况不仅没能有所改观,反而促成了如今这个私盐成风,官商勾结豪强的风气。

  这样看来,自己推行的新盐法是对的,现在的问题很清楚了,就是要如何处理地方势力的反弹。

  想到这里,朱由校靠在椅子上闭目凝思,嘴角渐渐翘起。

  “传旨,命各地驻军进入盐场,发现有私自囤积官家余盐的,杀!”

  “让各地屯守的武将再次下发一次通告,检查各地官府先前贴出的告示,若发现其中有与朝廷新盐法相悖的,抓!”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笔趣阁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

  请收藏:https://m.4bq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