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十七章 杨昭的百年大计_大隋嫡长孙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赵府上,赵绰给杨昭的感觉,实在太热情了!

  硬是要留着他吃晚食,这绝对不是他河南王想蹭饭!

  反倒是赵集,被呼来唤去,杨昭想跟这位同窗好好沟通下感情,都没有机会。

  赵家的饭菜,很是丰盛,有鱼有鸭有羊,赵绰兴致不错,还特意温了一壶酒,知道杨昭年纪小,他也不擅于灌酒,便自喝自地说起了年轻的岁月。

  对于这一幕,杨昭很熟悉,他皇祖父在宫里,时常也是这般,人老了嘛,能理解。所谓隔代亲,说起过去光辉岁月,也不要钱。

  原来赵绰是河东,也就是山西人,北周的时候,以少年之姿,被启用为吏,不久升为内史中士。后面被他皇祖父提拔起来,担任录事参军。大隋立国后,老领导当了天下之主,赵绰以能力品性,自然而然地成了大理寺,这个要害部门的一把手。

  杨昭倾听中,不时点头,见赵绰说到高兴处,唱起了山西民歌,他忙伸手打起了拍子,只是这声调,有些难以恭维。余光一扫,赵家的子孙们,似乎早知自家父祖习惯,不少人竟早早捂住了耳朵。

  杨昭暗暗后悔,下一次一定要同赵绰多说话,决不能让他高歌。

  一个时辰后,天色已经渐渐暗了下来。

  看向杨昭的车马渐渐驶离了坊市,赵绰哼着歌往舍内而去,瞥向左右子孙后辈,赵绰有些恨铁不成钢道:“不要看河南王年幼,就轻视于他。河南王遇事不卑不亢,忠正耿直,将来必成大器,你们呐,都要好好学学!”

  回到书舍,赵绰哪里还有方才的醉意,他喝酒仅是上脸,以前和老友拼酒,那是千杯不醉。

  回想起今日同皇孙杨昭的交谈,二圣以他为镜,对他实在太信赖了!

  断然不能辜负宫中二圣,赵绰让仆人端来水和毛巾,擦了擦脸后,瞬间变得干劲十足。他来到书案处,先是处理完假期大理寺送来的文书,然后秉烛写起了奏疏。

  “鄙臣死谏陛下,为国朝之主,当知法守法……”

  一年之计在于春。

  休沐结束,不仅是官员正式恢复办公,杨昭也恢复了平时习惯。

  二月初。

  经过一个冬天的修整,在晋王府与舅舅们接济,还有二圣知道他的想法目标,赐予财物支持下,皇庄早匠工们的建设下,早已大变样。

  数百亩的皇庄,而今被分成四个部分,一个是理工馆,一个是农学馆,一个演武场,最后一个便是皇庄主体的田地部分,以此供养生活在其中的佃户,也是杨昭私人产出。

  于杨昭早先的规划中,理工馆,专门用作数学、农具、建筑等八方面研究,乃是各类理工人才的培训基地,最好能借此,为大隋天下各行各业,制定一个“国家标准”。

  农学馆则用来培养杂交作物,负责育种,还有研究牛羊鸡豕等牲畜养育工作,其中含广

  请收藏:https://m.4bq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